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是云南省有名的旱區,人均水資源只有566立方米,僅為全省人均的13%。近年來,賓川縣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為抓手,突出引好水、管好水、用好水三個環節,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原則,有效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現“水利興 產業旺”。在賓川縣雞足山鎮大壩子村,正在葡萄田里察看滴灌設施的村民楊樹春拿出購水卡,在智能水表上輕輕一刷,水就通過滴灌設施流到了田間。楊樹春說:“從前葡萄田的灌溉用水、施肥均采取傳統的人工方式,種植成本較高。潤民灌溉合作社集中供水后,葡萄田的灌溉實現了全封閉式管道供水,喝上了‘自來水’。”
潤民灌溉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文從勝介紹,2016年以來,合作社以爭取政府財政高效節水補助資金、社員入股、吸納社會資金的方式融資1.7億元建成并投入運行了5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累計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19萬畝,累計向項目區群眾供水2700萬立方米,終端水價為每立方米1.09元。
近年來,為破解全縣工程性、資源性缺水的現狀,賓川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突破口,鼓勵用水合作社、土地流轉大戶及農業龍頭企業參與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引導其參與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運營和管理,先后引入社會資本投資3.84億元,建成高效節水灌溉設施面積11.45萬畝。目前,全縣共有21家農民用水專業合作社、用水戶協會和供水灌溉服務公司參與灌區灌溉服務,面積達23.8萬畝。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開展以來,賓川縣結合灌區實際,引入用水合作社管理相關干渠,由灌區管理局管理水庫、重點干渠,其他干渠由用水合作組織管理,暢通了從渠道到田間的管理。
“隨著工程設施配套及機制的全面落實,農業灌溉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2021年,全縣以葡萄、柑橘、軟籽石榴為主的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達32.66萬畝,總產量77.15萬噸,總產值70.6億元。”賓川縣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水權水價改革后,全縣農業用水量明顯下降,水資源的配置結構優化,制約賓川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正在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