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深度報道 > 正文

彝族自治州:130個村社區被納入村村合作 干部互派的掛職意向名錄

今年以來,為切實提高村(社區)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建設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制定《全州開展村(社區)干部“互聯互派互學互幫互助”的實施方案》,首批選派30名村(社區)干部開展為期3個月的跨縣掛職培養鍛煉。

按照強村帶弱村、先進帶后進、后進趕先進的要求,由鄉鎮根據鄉村振興示范、城市基層黨建示范、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等先進村和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村、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在5萬元以下、人居環境臟亂差、基層治理問題多等后進村情況,推薦上報掛職意向村(社區)名錄,全面摸排掛職意向村。經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審核后,全州共有130個村(社區)被納入村村合作、干部互派的掛職意向名錄。

圍繞“選什么”“怎么選”的問題,紅河州內45周歲以下的現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或“兩委”班子成員中的優秀干部,采取自愿報名和黨組織推薦的方式,經縣級組織部門與民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組成縣級初審小組對初步人選進行審核,并征求紀委監委、信訪、民宗、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意見,經部務會研究后提出建議推薦人選、掛職村(社區)。目前,全州將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有培養潛力、工作積極熱情高的67名村(社區)干部納入掛職干部人選庫。

為精準確定掛職對象,紅河州按照南北互派、優缺互補、人崗相適、因村施策的原則,組織召開全州掛職村(社區)干部選派協調會,嚴把人選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統籌考慮人緣、地緣、產業發展等情況,把任職村突出問題和掛職干部最大優勢相統一,首批精準選派30名優秀村(社區)干部,到對口需要幫助的村(社區)掛任黨總支副書記或黨總支書記助理。

關鍵詞 人崗相適 互聯互派互學互幫互助 因村施策 鄉村振興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