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理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大理州“兩城一區”的發展定位,聚焦以“文、游、醫、養、體、學、智”為主要內容的全產業鏈,努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原則,加快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康養、農業等產業深度融合,帶動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位于洱源縣西南方向的鳳羽鎮是全省乃至全國的重要歷史名鎮,這里歷史悠久,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居住著白族、漢族、回族等10多個民族。2001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09年10月,被公布為省級白族傳統文化保護區。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2016年獲評第四批全國美麗宜居小鎮。
近年來,鳳羽鎮根植于當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以特色旅游資源為亮點,以區域產業為支柱,形成了生活氣息濃郁,民俗、產業、旅游、文化等相融合的特色風格。
鄉村旅游發展步伐加快。2018年,鳳羽鎮被列為州、縣鄉村振興試點,其中,佛堂自然村被列為大理州5個鄉村振興重點試點村之一。洱源縣委、縣政府圍繞“中國的鄉村、世界的鳳羽”定位,結合江登佛堂村歷史文化、生態旅游、民族特色、產業發展等實際,確定了“水韻江登·慢享佛堂”的發展主題,著力打造“村貌悅目協調美、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村風文明身心美、村安民善和諧美”五美鄉村。鳳羽鎮依托周邊壯麗而秀美的自然生態環境,著力打造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歷史文化古鎮和特色風景旅游區,現已啟動了蒼洱清源生態農莊、慢城農業莊園、印象鳳羽等多個休閑農業旅游項目,在建的鳳羽文墨小鎮總投資達30億元。鳳羽發揮特色小鎮的旅游帶動作用,積極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鼓勵和支持集鎮居民發展購物、餐飲、住宿和娛樂等第三產業,現有賓館9家(半山酒店1家),餐飲店12家,2021年實現年接待旅游人數7.56萬人次,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達780萬元。
生態循環農業擦亮綠色發展底色。鳳羽鎮采取“政府引導、企業發動、農戶(合作社)種植、企業回購”的模式重點打造綠色水稻、綠色油菜“一壩兩品”(即整個鳳羽壩、綠色水稻和綠色油菜),農戶通過“雙向補貼”大幅增收。千宿文旅公司在大關邑設立鳳羽蔬菜直營店,同時與上海養吉餐飲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把佛堂、大澗、上寺等地的綠色鮮食直送城市,日供貨量達1000公斤以上。
農文旅產業轉型初具雛形。一是打造生態農業景觀。依托“一壩兩品”農業種植基礎,佛堂村把大地藝術與景觀設計融入水稻、油菜種植,將農業的生產性與審美性、景觀性、藝術性有機融合,打造稻田畫、油菜花海等鳳羽大地藝術景觀,成為生產、生活、生態三者的有機結合體。二是開發特色文創產品。鳳羽硯作為云南十大非遺技藝之一,作為民族的瑰寶已享譽海內外,是鳳羽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鳳羽立足“農業+文創+旅游”開發主題,經過深度打造,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散發出濃濃的文化氣息,擁有古梨園空中稻田劇場、白駒過隙、退步堂半山酒店等文創產物。芒種栽秧節,十月白米豐收節,成為大理鄉村“文創”焦點。2020年,佛堂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年,“鳳羽大地藝術谷”榮獲2021“文旅好品牌”優質案例目的地,鳳羽的旅游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和廣闊前景。
進一步找準路徑,全面推動“鳳羽”農文旅融合發展。一是準確定位,高起點規劃小鎮建設。鳳羽特色文化小鎮的培育圍繞農業、文化和旅游業轉型升級,以農文旅融合發展撬動鄉村振興。堅持“面向鄉村、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文化特色、協調發展”的原則,準確定位,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資源和獨特的民族資源,保護好傳統文化遺址,統籌協調土地利用規劃,強化空間布局,培育綠色產業,凸顯鳳羽山水、生態、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亮點。二是加大投入,高標準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鳳羽鄉村道路,完善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實施村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生態污水處理池。同時,健全文旅配套服務設施,配備電子講解器等設備,幫助游客了解景點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淵源。三是凸顯特色,高水平融合文旅產業。深度挖掘茶馬古道文化、白族文化等文化積淀,加強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開展茶馬古道精品路線體驗活動,充分展示豐富多彩的民族多樣性和各族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風采。推進文創產品培育,將鳳羽硯臺制作技藝傳習所融入鄉村旅游,將鳳羽硯臺制作技藝作品變為旅游產品。借力鳳翔書院紅色書屋文化景點影響,繼續催生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加快推進鄉愁公園、濕地雕塑公園、佛堂古梨園、白米鄉村文化創意園等項目建設,推動產業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四是提升品位,高水平融合農旅產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文化旅游產業為引領,綠色食品產業為補充,走出一條綠色為底色、文旅引領的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積極構建“綠色食品牌”培育體系,圍繞“一壩兩品”,重點打造水稻、油菜花等優質農產品,全力推進綠色生態種植、實現主要農作物綠色種植全覆蓋,打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體系。努力延伸農產品產業鏈價值鏈,培育龍頭企業,整合資源發揮帶動效應,鼓勵支持打造高端特色餐飲民宿品牌,協同推進觀光、度假、休閑等復合型、沉浸式旅游,打造“慢鳳羽”品牌。深化“數字旅游”“智慧旅游”建設,拓展智慧化應用場景,豐富“云賞花”“云游古鎮”等旅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