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深度報道 > 正文

“一朵花”“一瓶水” “一掌雪”的綠色之美被世界共享

橋頭觀潮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說到大理,許多人都會想到“風花雪月”。如今,“風花雪月”不僅是生態大理的標簽,也是八方朋友的向往,更是洱海論壇的約定。

8月28日至29日,以“攜手合作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2022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如約舉行。

共享綠色大理

詩意大理,夢中遠方。隨著洱海論壇機制化平臺去年落地大理,“風花雪月”的綠色之美正在被世界共享。

大理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美麗山水的底色。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考察時在洱海邊“立此存照”,并殷殷囑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近年來,大理州全力夯實綠色根基,加快可持續發展,在今年的洱海論壇上,大理“一朵花”“一瓶水”“一掌雪”“一杯酒”“一粒果”的生態文明故事深深吸引著海內外賓客。

“一朵花”即海菜花。海菜花對水質要求非常高,被稱為“水質風向標”。今年以來,海菜花在洱海連片綻放。在國內外專家看來,這是洱海水質向好的有力證明,更是綠色大理的特有魅力。

會場內外,“大理礦泉”品牌的礦泉水隨處可見。礦泉水甘甜的味道、玻璃瓶的環保包裝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點贊。大理礦泉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凡說,這瓶“大理好水”是大理好生態的產物,希望它能走向世界,把大理的生態產業向全世界推廣。

“洱海水變成了天上的云,又變成了蒼山尖的雪,被白族阿奶背下,澆上蜜,成了甜滋滋的一掌雪。”前不久,大理州為洱海論壇拍攝的主題宣傳片《一掌雪》在微信上走紅。大理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燕感嘆,這一份純真質樸的鄉情撥動了許多人的心弦。

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生態大理獨具魅力,吸引著國內外企業共享共榮。

帝亞吉歐中國董事總經理艾恩華說,帝亞吉歐集團來到大理州洱源縣落戶威士忌生產及游客體驗中心項目,就是看好這里的綠色產業基礎和產業融合優勢。在項目落地的過程中,他們充分感受到當地對環保的用心。帝亞吉歐與大理,對“綠色”有著共同的追求。

大理春沐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賴贛峰熱情邀請與會嘉賓品嘗公司生產的櫻桃番茄。他說,春沐源集團從深圳到大理投資農業,是根據溫度、濕度、光照、輻射等數據精心計算的“最優選擇”,更是實地走訪大理后的“傾心之選”。在這里種植櫻桃番茄,有溫室建設成本低、運營能耗低、種植成本低以及品質高、產量高、糖度高的“三低三高”優勢。企業引入了一系列前沿科技,實現了多個品種和產品創新。

“依托大理的美好生態發展,我們意識到,保護大理的美好生態也是企業的責任。”賴贛峰說,大理春沐源將不斷探索節水、節能、節肥、減碳等生態方式,努力實現節能大、產量高、效益好、回報大的多方共贏目標。

共話中國智慧

本次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洱海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福鎖,分享了在洱海流域建設科技小院的案例,引發諸多討論。張福鎖說:“洱海保護優先的特點使得大理鄉村振興與生態振興、產業振興互為條件,又相互促進。我們希望抓住生態中心和產業中心兩個中心,通過‘三增模式’即生態增值、農民增收、鄉愁增韻,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大理模式。”

科技小院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下生動注解,展示著中國生態智慧的傳承與創新性發展。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方案”的光芒與力量備受關注。

中交一公局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英俊介紹,中交一公局集團在“大交通”“大城市”“大生態”等領域實現了多個創新,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建設中踐行“生態冬奧,綠色辦奧”理念,持續發力“護樹”“護草”“護種”“復綠”,打造出夏有草場、冬有雪場的生態山林。

“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就是對未來的關注。”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軼鵬說,伊利集團通過積極促進草原生態良性循環、參與云南亞洲象保護項目等多種方式,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伊利第一家零碳工廠設在云南,歡迎大家去看看。”他相信,“草原”攜手“洱海”,前景無限。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面對全球生態環境挑戰,做出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體現了大國擔當。

從中國看向全球,阿聯酋伊提哈德鐵路沿線,中國企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主動規劃,保護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在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跨越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大橋施工“不落地”的建造工藝創新解決了原始森林、沼澤濕地環境保護難題……與會各方嘉賓期待,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等倡議在世界各個角落生根發芽。

共商生態大計

2022洱海論壇下設5個平行分論壇,分別在大理市、祥云縣、劍川縣舉行,聚焦“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以綠色生活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全球視野下的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以高質量產業轉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和諧共生:南方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與互鑒”5個話題,分享經驗,交流探討。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紅表示,全球環境治理正面臨多重挑戰,需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協作,發揮好各自的創造力和行動力。希望各方加強交流互動,構建多元互動的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網絡;勇于創新示范,打造可持續發展國際亮點案例;深化國際傳播,推動可持續發展知識產品全球共享。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常務理事、新技術委員會執行主任,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第二次來到洱海論壇,今年,她關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她說,科大訊飛從運用人工智能改善生態環境、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推動資源公平均衡實現協調發展幾個維度進行實踐,希望更多人關注、支持新技術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新作用。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副院長陳利君看好祥云縣新能源、綠色物流等綠色產業發展。他認為,祥云縣基礎條件優良,應進一步完善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加快重點產業發展,推動新興產業培育,構建現代化產業集群,提升市場競爭力。另外,要全面擴大開放,加快外向型經濟建設,加強人才培養。

巴基斯坦阿宇伯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賽義德·蘇爾坦·阿里雖然未能親臨論壇現場,但通過視頻與華大集團國際發展事務副總裁熊韜進行了隔空交流。華大集團在巴基斯坦開展了多年生水稻種植項目,他們希望,更多民眾能從中收獲實實在在的紅利。

讓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惠及更多人,云南食品行業協會蕓豆產業集群專業委員會主任鐘毓對此深感認同。14年前,鐘毓作為海歸跨國科技創業者,從海外帶回來科技創業的科研成果——從白蕓豆中精準分離提取蕓豆α-淀粉酶抑制劑。它可以把米面糕點中的淀粉轉化為蔬菜水果膳食纖維進入到腸道,主要應用于餐后血糖管理和身材管理。鐘毓說,近幾年,他們全力培育白蕓豆科研、種植、加工、貿易等全產業鏈,以科技賦能,提高產量和品質,探索保護和發展的多贏之路。對于鐘毓的介紹,波蘭投資貿易局中國區首席代表尤德良很有興趣。尤德良說,波蘭是白蕓豆的主要產區之一,期待與云南企業合作。

共建美麗世界

去年,首屆洱海論壇在大理舉行,成為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化平臺。今年,洱海論壇如約而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恢復經濟和保護環境的新任務,大家感受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要加強團結、同舟共濟、互相賦能,共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中國銀行于2021年9月29日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功發行第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債券。近日,國家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的湖州印發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與會專家認為,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將為綠色發展注入動力。

本屆論壇期間,綠色生活城市聯盟啟動。該聯盟由洱海論壇秘書處發起成立,目前,已有廣州、濟南、蘇州、大理、桂林、鹽城、泉州等多座城市加入。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組織聯盟城市間定期交流,邀請外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負責人、外國駐華媒體記者、外國青年等赴聯盟城市采訪交流,倡導綠色生活、低碳生活,共同打造城市生態之美。

生態環境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講好綠色發展的故事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云南日報報業集團以亞洲象、紅嘴鷗、滇金絲猴等生動故事為切口,展示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云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王廷堯表示,國際傳播媒體平臺應主動作為,積極傳播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融合傳播,對外傳播好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創新實踐;融通中外,加快構建中國生態文明國際傳播話語體系。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為了更美、更好的世界,一個個呼聲、一份份心愿從洱海論壇發出。

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說,上合組織國家在生態和環境保護領域開展合作的意愿不斷增強。

東盟副秘書長艾格帕表示,東盟與中國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今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開局之年,東盟愿與中國加強在生態環保領域的合作。

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說,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非常重要,各國應攜手合作。今年正值泰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0周年,泰國將與中國加強合作,促進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綠色之美 世界共享 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索海爾汗 中國銀行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