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在付款時發現遭遇“消費刺客” 敢于向不合理高價說“不”

標價不清晰、計價不透明、事先不告知……面對“消費刺客”的各種套路,廣大消費者該如何防范?9月14日,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識別防范“消費刺客”。仔細看清問清價格等信息。“消費刺客”最常用的招數包括價格標識不明顯,不同價位商品混放,價簽與商品不對應,模糊、混淆計價單位,事前隱瞞關鍵信息等。這些行為的目的是混淆消費者視線,讓消費者因無法準確掌握信息而購買價格遠超價值的商品或服務,實現商家利潤最大化。對此,廣大消費者不要單憑外包裝預判商品價格,消費前一定要看清價格標簽,特別要留意品名、價格和計價單位等信息,遇到標價模糊、貨簽不對應、關鍵信息缺失等情況,一定要主動詢問工作人員,必要時借助手機軟件查詢了解清楚。對于沒有明碼標價的商家,則要謹慎選擇。

切勿盲目購買“網紅”商品。當前不少所謂“網紅”商品,往往在宣傳營銷上投入高額費用,通過精美包裝、概念炒作、標新立異、聯名造勢等手段制造消費噱頭,千方百計地讓消費者為高價買單,然而其品質卻與價格相去甚遠。對此,廣大消費者應保持理性態度,在追求個性、時尚的同時,更多關注商品和服務本身,以質量、品質和實用為先,不盲目追捧“網紅”商品,不能錯誤認為高價代表高端,避免落入“消費刺客”的陷阱。

敢于向不合理高價說“不”。在購買商品過程中,若消費者在付款時發現遭遇“消費刺客”,則應該大膽說“不”,行使正當的法律權利,切不能為了面子而自認倒霉;在付款后,若察覺商家存在欺詐行為,同樣有權要求退貨、退款。而在服務消費領域,“消費刺客”往往是在商家提供服務后才出現,此時消費者應大膽質疑,仔細向商家詢問價格構成,若發現商家存在隱瞞價格、誤導消費甚至價格欺詐等行為,應當據理力爭或在事后及時投訴維權。

今年7月1日實施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明確規定經營者應當遵循公開、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以顯著方式進行明碼標價,明確標示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在此,廣東省消委會呼吁廣大經營者要嚴格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等法律,規范經營行為,使消費者對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價值有更清晰認識,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價格糾紛,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消費。

關鍵詞 標價模糊 貨簽不對應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消費刺客 網紅商品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