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建水縣南莊鎮:“巧媳婦”逐夢鄉村振興 人均年收入增加近4萬元

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南莊鎮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剪刀一響,黃金萬兩。”作為中國早熟葡萄名鎮,南莊鎮出產的葡萄上市早、品質好,在葡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支技術過硬的收割隊伍。“參與收割的多是手持剪刀的婦女,所以叫作‘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外省來的葡萄收購者欣賞她們多年積累的種植、管理經驗,每年都會打電話邀請她們外出務工。”南莊鎮宣傳委員祁曉濤說,每名“巧媳婦”外出務工2個月可收入3萬元左右,這為南莊鎮帶來了每年超過9000萬元的勞務收入。

“我們這支疏果小隊有30多人,疏果技術得到省內外葡萄產業經營者的認可。今年在本地疏果一串4角錢左右,平均每人一天可以掙200多元。到外省務工,對方承擔往返機票,出去一個月,收入可以上萬元。”剛從湖南疏果返鄉的干塘村村民李曉芳說。

南莊鎮以技能提升帶動增收致富,讓農民端起“技能碗”、吃上“手藝飯”??缡展さ?ldquo;巧媳婦”只是紅河州新型職業農民逐夢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雖已入秋,但開遠高效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溫室大棚里卻是綠意盎然、繁花盛開的景象。流轉土地給園區的本地農戶們正忙著對今年新引進的花苗進行培土、分苗,大家各司其職,在打好地溝后,將培育好的花苗一株株移栽進去。

產業園所在地羊街鄉黑泥地社區的居民錢佳麗,大學畢業后成為園區企業的一名花工,負責將園區的鮮花壓干,再通過藝術加工做成藝術品。“鮮花采后處理和銷售方式的變化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思路,周邊游客對我們做出來的壓花手工藝品很認可。”錢佳麗說,現在就想學好技術,嘗試花卉多樣化的精深加工。

開遠高效現代農業產業園自運營以來,提供了3000個長期就業崗位和1萬個季節性崗位,本地農戶轉變為掌握農業產業技術的職業農民,實現了農業轉型和收入增長。“園區、企業、農戶”的共贏模式帶動了農戶種植花卉7000多畝,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4萬元。

為破解“農民缺技術、人才缺平臺”的農村產業發展困局,近年來,紅河州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整合州、縣、鄉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構建上下聯動的技術服務體系。同時對分散的各類鄉土人才進行整合,常態化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為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關鍵詞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季節性崗位 開遠高效現代農業產業園 技術服務體系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