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深度報道 > 正文

重磅!云南出臺實施產業強省三年行動 其中光伏產業加速崛起

步入“十四五”新征程,云南產業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布局,一批堪稱“新賽道”的產業經濟形態脫穎而出、加速崛起。特別是今年以來,云南不僅出臺實施產業強省三年行動,對新時期全省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還印發實施農業現代化、綠色鋁、光伏、新材料、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代物流業、數字經濟發展7個產業專項性的三年行動,以及綠色鋁、光伏、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5個產業發展配套支持政策文件。其中,光伏、新材料、數字經濟等產業“新賽道”得以重點布局,并形成專門的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加以實施,這在云南經濟發展史上尚屬首次。

光伏產業加速崛起

作為云南綠色能源產業版圖上的重要一極,光伏產業被視為全省產業“新賽道”之一。

連日來,云南光伏產業領域捷報頻傳:8月24日,巧家海壩240兆瓦光伏項目并網發電;8月29日,華電(云南)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大理賓川前所“農光互補”光伏項目(鐵城坡光伏電站)成功并網投產發電……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的云嶺大地,一個個光伏項目正拔地而起。

擁抱光伏產業,是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云南資源優勢使然。

據省能源局測算,云南年平均日照時間達2200小時,年接受太陽能能量相當于每年獲得731億噸標煤,位居全國第八。云南的太陽能資源具備較好的開發價值,區域裝機容量達1.07億千瓦,截至目前已開發350萬千瓦,潛力巨大。

今年4月,省政府制定印發《關于加快光伏發電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被社會各界看作是云南全面有序放開光伏資源開發的信號。其中明確,按照“能開全開、能快盡快,依法依規、科學有序”的原則,我省將對全省光伏資源開發實行項目“即時增補、動態退出”的管理方式,確保每年開發規模1500萬千瓦以上,保底不封頂。

今年6月,省發展和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又聯合印發《云南省光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2022—2024年)》和《關于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配套文件,其中進一步明確,云南力爭到2024年光伏產業價值鏈條大幅提升,高效電池片產能達100吉瓦/年以上、高效組件產能達20吉瓦/年以上。

按照三年行動總體布局,云南正加快構建以曲靖為核心,保山、楚雄、麗江、昭通等重點區域錯位發展的光伏產業“拼圖”。

以曲靖市為例,2017年,投資4.5億元的陽光一期項目和投資7.8億元的晶澳一期項目,先后在曲靖經開區南海子工業園區開工建設,由此拉開了曲靖綠色硅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序幕。

如今,隆基一期、晶澳二期、陽光二期等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順利建成投產,隆基二期、晶澳三期、陽光三期等電池片及組件項目接續啟動,項目總投資超440億元,曲靖硅光伏全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

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曲靖市重點推動光伏產業在會澤縣、羅平縣等區域布局,將建成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20個,總裝機容量達2.62吉瓦。這意味著,曲靖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還將呈指數級增長。

走進曲靖經開區南海子工業園區硅光伏產業基地,道路兩旁鋼架上高高聳立的“世界光伏之都”6個大字格外顯眼。放眼云南光伏產業未來,這束產業“新光”必將越來越亮。

數字經濟動能澎湃

數字經濟作為契合當前時代趨勢與發展浪潮的產業經濟形態,已成為我國多個省份爭先布局的“十四五”經濟“新賽道”。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云南,也不甘落后。

在2021年2月印發實施的《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我省就大力推進“數字云南”建設進行了總體布局。其中,發展數字經濟被賦予“云南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使命擔當。

今年5月印發實施的《“十四五”數字云南規劃》,將數字經濟定位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云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則進一步明確,我省將開展數字產業化提升、產業數字化融合、數字絲路開放合作、數字營商環境優化等8大行動和26項工程,力爭到2024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160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云南全省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21年,云南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39.68億元,增速為22.8%。

來自省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163.02億元,同比增長28.9%,比上年同期高1.5個百分點;實現營業利潤144.72億元,同比增長26.3%,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其中,數字產品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766.27億元,同比增長51.1%,成為增長最快、引領帶動作用最強的板塊。

此外,數字技術應用業實現營業收入300.33億元,同比增長5.7%;數字要素驅動業實現營業收入32.67億元,同比增長7.0%。

比對上述數據不難看出,上半年,數字產品制造仍是我省數字產業化發展的主戰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三分之二的營業收入來自數字產品制造,占比達65.9%。

而在全省制造業中,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一枝獨秀,實現營業收入600.27億元,同比增長106.6%。

省統計局分析,云南數字產品制造業高速發展得益于近年來我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雙循環”戰略,努力打造超算+傳統產業協同創新體系、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等,并引進了一批納米技術、硅材料、光伏科技等專用材料制造企業,培育出了數字產品制造業增長新引擎。

新能源電池產業異軍突起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領域進入全球激烈競爭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作為基礎支撐產業,成為各方公認并爭相搶灘的“新賽道”。

今年3月29日,省政府印發《云南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其中明確,全省將以新能源電池材料為重點,圍繞“資源—材料—電芯—電池—應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產業鏈,著力擴規模、延鏈條、拓應用,建成以昆明市(滇中新區)、曲靖市、玉溪市為重點,錯位發展、協同互補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制造基地,推動我省新能源電池產業全鏈條、矩陣式、集群化發展,到2024年全省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

如此宏圖,底氣何在?毋庸置疑,在新能源電池產業這條“新賽道”上,云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水電、風電、光電等綠色能源占比近90%,全省電力市場化交易走在全國前列,工業到戶電價年均價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豐富的鋰礦、磷礦資源,齊全的磷酸、磷酸一銨、硫酸、六氟磷酸鋰、銅箔和鋁箔等基礎原材料,為云南省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帶來了較大的發展潛力。

作為較早進軍云南新能源電池產業領域的行業龍頭企業和曲靖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德方納米已在曲靖累計投資200億元,目前建成、在建以及簽約待建的項目達10個。

曲靖市已建成和在建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達34.5萬噸,占全國產能的31.3%,并形成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添加和配套材料、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產業鏈布局,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來自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匯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電池產業重點企業營業收入76.1億元,同比增長507.4%。全省現有在建重大項目31個。其中,50億元以上7個、10億元至50億元18個,總投資987億元;簽約擬建項目17個,總投資超520億元;全省招商謀劃項目超過20個。

如今,在寧德時代、德方納米、湖南裕能、億緯鋰能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下,云南省在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方面的產能優勢加速釋放,并逐步向產業鏈下游領域延伸,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產業集聚發展初具雛形,昭通市、保山市、楚雄州、紅河州等地也在加快發展,全省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正趨于完整。

關鍵詞 納米技術 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 云南產業經濟結構 云南省光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 高效電池片產能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