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4日,昆明本地新聞媒體連續報道了部分市民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提出的建議
“地鐵5號線是否可以延伸到斗南站?”“地鐵1號線斗南站、春融街站之間是否可以增設一站?”“是否考慮在昆明卷煙廠附近修建地鐵站?”
針對這些建議,昆明市交通運輸局一一作出了回復:
“目前地鐵5號線已開通運營,且沒有預留延伸至斗南站的工程條件,無法延伸。”
“目前地鐵1號線已開通運營,前期未預留增設車站的條件。若增設車站,需破開地鐵盾構隧道,將會導致軌道交通1號線停運且工程代價較大,現階段無法增設車站。”
“昆明卷煙廠附近規劃有8號線,串聯了北市區、巫家壩及滇池北岸區域……目前8號線處于前期規劃階段,待上報國家發改委批復。”
提出建議的市民看到這些回復,心里應該有些遺憾。他們愿意花時間鄭重地把這些問題提交相關部門,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夠得到傾聽,得到回應,最好還能讓出行不便的現狀得到改變。只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站點、線路設置是經過長期科學論證才確定的,要作出改動,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研究。尤其是地鐵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型市政工程,要增加站點和線路,意味著巨大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經歷規劃、審批、施工等過程,耗費較長的時間。如果建設成本、運行效率等問題難以平衡,那么,這部分市民提出的建議,現階段實際上是不可行的。
但是,遺憾不等于徹底失望。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滿足市民改善出行狀況,方便就近搭乘公共交通的訴求呢?答案是有的,而且也是在地方領導留言板里。
8月4日,有市民提出“開行地鐵接駁公交車”的建議,希望昆明公交集團開行一些連接各地鐵站點、發車間隔不長的公交車,進一步織密交通網絡。對此,昆明市交通運輸局23日也給出了回復:“適時靈活調整公交運力,方便市民乘客出行。”
應該說,調整現有的公交車運力,用于填補市民到達地鐵站的“最后幾公里”,是一個不錯的主意。近些年來,昆明市公共交通發展迅速,多條地鐵線開通,公交車線路越來越多,網約車數量增加,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車遍布大街小巷,市民出行越來越便利。公交車曾是公共交通的絕對主力,但現在有了很大變化,乘客被其他出行方式分流,部分線路與地鐵線路重疊造成運力過剩,城市范圍擴大導致線路需要優化調整,地面道路早晚高峰擁堵導致效率不高……這種狀況下,公交車的運營要面對不小的挑戰。
地鐵、公交車、出租車、共享單車等等,都是城市公共交通網絡的組成部分,不是相互割裂的存在。雖然它們的運營主體各不相同,但本質上都是為了市民出行方便而設。有了這個共同的目標,就有了統籌協調各自資源,互相彌補交通空白的可行性。拿“地鐵加站”這個例子來說,挖地三尺給地鐵線路加個站確實不可行,但交運部門不妨做好“地上工作”,針對反映問題較多的區域,多增加一些公交線路,把公交車重新定位為地鐵的補充出行方式,讓地鐵線路當“動脈”,公交線路當“毛細血管”,各司其職,有效滲透到城市各個角落,最大限度方便市民。
一句話:只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辦法總比困難多。